刀法精准的苹果正在砍向芯片,市场传出消息, 14系列将分为双芯片版本,两台基础款机型继续采用a15处理器,两台pro款机型采用a16处理器。
从iphone 11系列开始,苹果放弃了plus后缀和s后缀的命名方式,一代芯片四款产品的策略延续至今。通过围绕芯片调整外围参数,在四款产品上做出价格区隔,苹果成功走出了iphone x及之前机型定价过高的阴影。每一代iphone都有爆款出现,比如去年的iphone 12,比如今年的iphone 13 mini和iphone 13 pro。
只是,失去了芯片的核心升级之后,iphone的价格策略将会如何变化?更重要的是,在行业一年一代芯片的“法则”面前,划分双芯片版本的勇气和意义何在?
01 换代不换芯,苹果已经在做了
与安卓厂商大胆激进的作风不同,风评对苹果的印象更多是“保守”。但如果你对苹果的产品足够了解,不难发现,苹果只是在iphone上保守,在其它产品上就不一样了。
典型的就是apple watch。我一直把apple watch比喻成苹果的设计中台,这里有airpods max上的数码旋钮,也有mac pro上的金属手把。早在2019年,苹果就在apple watch series 4上使用了ltpo技术,较iphone 13提前了三年。
apple watch series 7发布时,苹果称新品搭载了s7芯片,但实际上,s7芯片的cpu跟s6相同,从算力上看,两代手表属于换代不换芯,真正的“科技以改名为本”。可见,iphone 14系列采用双芯片划分,不是新鲜事。
02 芯片利用最大化,业内通用做法
即便是同一代芯片,在基础款iphone和在pro款上也是不同的。iphone 13和13 mini是4核gpu,而iphone 13 pro和13 pro max是5核gpu。按照普遍的说法,也就“阉割版”和“满血版”区别。
这种区别可能不是苹果有意为之。
我们知道,芯片制程越先进,晶体管数量越多,流片的成功率就越低。那么,是不是所有上市的芯片就没有任何错误或者损坏呢?当然不是,a15芯片集成了150亿个晶体管,这些晶体管良率并非100%。在芯片设计阶段,会有冗余和容错设计,出错的晶体管和核心可以通过屏蔽掉而保证芯片整体工作正常。
因此,所谓“阉割版”本质上就是核心被屏蔽掉之后的芯片。这也是cpu、gpu厂商的通用做法,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成片率,又不影响产品使用。
iphone 14的双芯片版本可能只是将这种做法公开化,用命名的方式重新区隔“阉割版”和“满血版”。
03 影响使用体验的不再是芯片
当然,更可能的是苹果4nm的a16芯片确实产能紧张。市场传闻,台积电的4nm产能只有15万片,全部被苹果包下,而a15芯片的预定产能超过1亿颗。
a15的产能是不是能够全部被消化,还有待观察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a15芯片已经是当今最强的移动芯片。然而,用户最关心的iphone升级却不在此。每年的发布会上,芯片的介绍已经成为例行的秀肌肉环节,最让人期待的功能和创新每年都迟到。
这就造成了,即便mini机型和pro max机型价格上相差接近一倍,但整体性能和基础体验却十分相近。
iphone 14系列的差别不仅在芯片上,还在外观上。有爆料称, pro款将采用打孔屏设计,基础款机型仍然是刘海屏设计。这将进一步拉大基础款和pro款的区别,pro款将更物有所值,基础款也会性价比在线。
iphone的新增出货量已经主要依靠老用户换机,新的产品策略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,相信可以进一步激活更多老用户升级。
聚焦科技互联网,盘点行业大事件,洞悉未来趋势,分享【在线观点】。
评论